“我們尖蜂團隊所有員工都是公司的股東。”李文超驕傲的告訴記者,剛創(chuàng)業(yè)的時候公司需要近100萬元啟動資金,但我們剛從校園出來,沒有這個經濟能力,都是靠家里資助,把這筆錢湊齊的。
血與汗的堆砌:制造領先植保無人機
公司的成立并不是這個創(chuàng)業(yè)故事的結束,而是更嶄新的一個開始。做什么?如何做?這樣的課題迫使“90后”老板們踏上漫漫征程。
“我們得知深圳有生產無人機的企業(yè)做得很成功,所以我們便到那里去學習了。”李文超說,由于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資金緊張,外出學習時,他們擠賓館、吃泡面,虛心學習、總結經驗。終于,在回來后他們決定從植保無人機做起。
“植保無人機的市場需求應該是最大的。”李文超說,現在農業(yè)發(fā)展確實是規(guī)?;N植、集約化管理,成方連片的噴防作業(yè)就為植保無人機帶來了無限商機。
在考察過程中,他們了解到,目前植保無人機市場上很多無人機都存在載重量小、續(xù)航里程短的問題,使得無人機在噴防作業(yè)中的作用大打折扣。怎樣才能使無人機載重量大、續(xù)航時間長呢?尖蜂團隊將這個問題列為公司要攻克的第一道科研難題。
為此,他們從改造電池入手,通過一遍遍手工組裝,反復試驗,終于在理論上達到了預期目標。緊接著,他們又改造了機身,材料也換成了更輕的碳纖維材料,下一步就是試飛了。
由于沒有試飛場所,野外試飛又怕飛機跑丟,他們便把僅有的兩間辦公室清空了一間作為試飛基地。第一次試飛所有人都忐忑不安,既 希望飛機一次試飛成功,又害怕飛機摔毀浪費本就不足的資金??梢馔膺€是出現了,當電源打開時,飛機突然起飛無法控制,由于擔心飛機撞毀,李文超和公司技術 總監(jiān)于松周用身體攔住了飛機,并小心翼翼地壓在了身下,可這架6旋翼無人機的螺旋槳卻絞爛了李文超的棉衣,并割斷了于松周的手筋。
第一次的失敗并沒有讓他們放棄,終于在經歷了十幾次試飛事故、損失近30萬元資金后,載重35公斤、航時30分鐘以上的植保無人機研制成功了。這款無人機還設計了即充即用電池,實現了噴防作業(yè)的不間斷連續(xù)工作。
為了讓用戶更好地了解無人機的優(yōu)越性能,也為了賺取部分利潤,尖蜂公司還成立了尖蜂飛防中心,上半年已在東營、濱州、淄博等地完成了40000多畝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、果樹等作物的噴防作業(yè)。前不久,又剛剛簽訂了一單30000多畝的玉米噴防訂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