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英國《簡氏防務周刊》2006年1月11日報道] 美空軍裝備的、原設計主要用于中空長航時情報/監(jiān)視/偵察(ISR)任務的“捕食者”無人機系統(tǒng)的主要任務將轉變?yōu)閼?zhàn)術攻擊。除新型的“捕食者”B已被確定將執(zhí)行攻擊任務外,美空軍已決定將其MQ-1L“捕食者”A所裝備的AN/ZPQ-1“戰(zhàn)術長航時(無人機)合成孔徑雷達”(TESAR)拆除,以補償為該機加裝AGM-114“海爾法”反裝甲導彈后,由于增重所帶來的續(xù)航時間降低?;谕辉颍揽哲娺€取消了為該機裝備“毒刺”輕型空-空導彈的計劃。
目前,美空軍所有作戰(zhàn)型“捕食者”A都已升級到MQ-1L的標準,全部可以發(fā)射“海爾法”導彈。由于這次美空軍還決定不再對MQ-1L的操作人員進行使用ZPQ-1雷達的培訓,故該無人機今后將不再具備全天候ISR能力。ZPQ-1雷達自從由MQ-1L搭載在伊拉克使用以來,對其評價褒貶不一。一種意見認為雖然該雷達源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,但它所表現的性能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。
盡管目前ISR仍是MQ-1L的主要任務之一,但美空軍作戰(zhàn)司令部(ACC)負責無人機需求的軍官承認,目前該機所搭載的光電/紅外傳感器在大視場狀態(tài)下的圖像分辨率相對低下。這一缺陷也使該無人機在自行執(zhí)行戰(zhàn)術攻擊任務時,完成搜索-識別-跟蹤-攻擊過程所需的時間較長。
在實際使用中,該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執(zhí)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其他武裝任務——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,美空軍部署的“捕食者”一共發(fā)射了32枚“海爾法”導彈,并在另外8次攻擊中提供了目標照射。此外,“捕食者”的操作人員利用從無人機獲得的信息,為其他飛機提供了15次目標瞄準信息,使后者能據此投射武器。該無人機現在還被用于執(zhí)行其他一些新任務,例如為戰(zhàn)斗搜索/救援任務提供支援,以及空中遮斷。(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)